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陆。今天我们要聊一聊的话题是:微信长期不用将注销账号?
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疑惑,毕竟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我们的微信号里可能存有很多重要的信息和联系人,如果因为长时间不登录就被系统回收了,那岂不是很可惜?那么,微信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规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微信号的所有权并不属于用户,而是属于腾讯公司。这一点在微信最新版的《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中有明确的说明。用户只是获得了微信号的使用权,而且这个使用权还是有条件的。
什么条件呢?就是用户必须保持微信号的活跃度,否则就有可能被系统注销。那么,什么叫做活跃度呢?根据腾讯客服的回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注册后不活跃,二是长期未登录,三是没有零钱。也就是说,如果你注册了一个微信号,但是从来没有用过,或者很久没有登录过,并且你的微信钱包里也没有任何余额,那么你的微信号就有可能被系统回收。
那么,这样做合理吗?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专家认为,这是微信出于安全策略和资源节约的考量,以保护更多用户的微信账号安全和避免资源浪费。
毕竟,如果一个微信号长期不用,可能会被盗用或者滥用,给其他用户带来麻烦。而且,行业内很多其他企业也会有类似的“注销”政策。比如银行会不定期强制注销长期无人使用、没有余额的银行卡。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但另一些专家则认为,这是微信出于商业目的的考量,是在平衡企业商业利益与用户权益后做出的选择。
他们认为,用户对于自己的账户享有对应的人格权益和财产权益,但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也有正当的释放服务器压力、节省资源的权益。所以,在用户协议中有明确约定,并且尽到合理的提示义务后,是可以回收这部分闲置资源的。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微信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提示义务呢?这一点也存在争议。有些用户反映,在自己的微信账号被注销期间,并未收到任何短信通知或者其他提醒。
他们觉得即使账号没零钱,在未有任何告知的情况下,平台就可以回收账号吗?这样做是否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呢?
最后,我们要说一下,微信将是否有零钱作为微信账号不被注销的重要条件是否合理?这一点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有人认为,这是微信在诱导用户向微信存钱,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
毕竟,微信主要是交流工具,与银行卡的性质不同,如果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微信号而向微信钱包里存钱,那么这些钱就会被闲置,无法产生收益。
而且,如果用户忘记了自己的微信密码或者手机丢失了,那么这些钱就有可能无法取回。所以,这样做是否有违公平原则呢?
总之,微信长期不用将注销账号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简单。它涉及到了用户权益、平台责任、合同效力、商业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
我们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阅读和理解相关协议和条款,保护好自己的账号和信息安全,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平台的合理规定和操作。
当然,如果我们对平台的做法有异议或者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和支持,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评论、分享和关注我吧!下次再见!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钟圆圆、李昊
2月23日
海南省委网信办召开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专项
治理工作新闻通气会
通报了“蜀门”“蚁族崛起”等
9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
个人信息的相关情况
海南省开展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治理工作新闻通气会。记者 李昊 摄
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2021年8月11日至12月31日,海南省委网信办共计通报涉未成年人领域移动应用程序6款,主要集中于线上教育、网络游戏等领域,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2022年,海南省委网信办进一步加大开展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治理工作力度,针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突出的未成年人隐私泄露、移动应用程序过度索权等突出问题,组织对一批用户量大、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进行技术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蜀门”“蚁族崛起”“嘿嘿太空杀”“追追漫画”“乐器调音器”“梦幻人生”“成语状元郎”“学习云平台”“沙拉俄语”9款App存在不同程度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部分App的下载量已经突破2000多万。
2月23日,海南省委网信办集中向社会通报相关情况,并责令相关运营单位自通报发布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海南省委网信办将依法予以处置。
海南省委网信办副主任王英诚表示,海南省开展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治理工作,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双重要求,也是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举措。海南网信部门将通过健全完善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动态监管,建立对未成年人双场域、全链条、多主体的网络保护体系,充分依托海南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工作专班,采取实时监看、重点督查、不定期通报等方式对各类涉未成年人网络服务主体进行强力监管。
下一步,海南省网信系统将通过开展能力提升建设年活动,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执法能力,着力加强青少年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内容建设,进一步深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常态化治理工作,查处一批涉未成年人网络违法违规典型案件,形成强力社会警示效应,维护海南自贸港网络空间清朗有序。
如何防范APP违规搜集个人信息?
1.注册、登录APP时应谨慎提交个人信息。APP通常会在注册或首次登录时收集个人信息用于标记不同的用户,如账户名、姓名、手机号、邮箱或第三方账号登录体系等基本个人信息,甚至有些APP在注册和首次登录时需绑定身份证和银行卡。
对此,个人注册时尽可能不使用个人信息(姓名、出生年月等)作为用户名;如果提供多种登录方式(手机号码、支付宝、微信、微博、邮箱等),建议选择使用个人信息较少的登录方式;注册环节如非必要,谨慎提交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照片、银行卡号等。
2.向APP提供信息进行身份核验要小心。一些APP在开通或使用某些功能时,还需要进一步对身份进行核验,会采取强制用户提交身份证号、身份证复印件、手持身份证照片甚至人脸身份信息核验等措施。
这时,个人应尽量使用手机号码、邮箱、第三方支付、“网证”等网络可信身份认证等间接方式核验身份,尽可能少提交个人敏感信息;如果必须提供包含人脸、身份证照片等信息,尽量确认其是否有相应的依据,身份信息是否由公安部门、人民银行等权威第三方进行核验,身份信息是否会被永久留存。
3.向第三方页面提供个人信息要留心。个人在使用APP时,如果遇到跳转至第三方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避免提交与服务无关的信息。同时,不要轻易为第三方页面开通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不要通过第三方链接或页面直接下载安装一些不明来源的APP。
4.不使用的APP应及时注销账号。不少APP都存在“注册容易注销难”的现象。部分APP在用户注销账号后,还继续以短信、电话等方式骚扰用户。个人应将长时间不使用的APP账号解绑、注销,再删除客户端;换手机号时,应注销旧手机号注册的各种账号。如发现APP未提供注销账号功能或注销机制无效,可向有关部门举报。
5.应关闭非必要权限。权限是操作系统内置的访问控制机制。一些APP会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向用户申请开启权限来收集相应的个人信息。比如,APP申请“相机”权限用于拍照录像、扫描二维码、人脸识别等;申请“位置”权限可以获取基于GPS等的精准地理位置用于地图导航、实时位置共享等服务或基于基站、IP等粗略的地理位置用于查看附近的服务或基于位置的智能推荐等。如果APP强制要求用户提供无关权限,则需要考虑是否继续使用APP,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
来源: 南国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