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9问鼎九州(重生之问鼎三国)

发布时间:2023-11-06 21:05:09 | 更新时间:58分钟前
手游app游戏网 > 手游app游戏网 > 三国志9问鼎九州(重生之问鼎三国)

战国七雄里面谁最熊?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99%的人们会把韩国推出来,因为他们从诞生到灭亡真的没有出过一个像样的军事家。自从三家分晋以后,赵魏韩这三兄弟里面混得最差的一直都是韩国。魏国出了吴起、庞涓、乐羊等人,曾经制霸了中原百年;赵国胡服骑射的大胆变革使其军事力量能与秦国五五开,李牧、廉颇、赵奢更是将星璀璨。韩国这方面完全挂了零蛋,在三国志9逐鹿九州MOD里尤其显得先天不足。

游戏把韩万领衔的韩国势力丢到了虎穴的正中央,四面邻居分别是同时代的齐国、赵国、魏国,还有更为古老的黄帝、商汤、夏禹以及前任老板晋国。中原地带无险可守,韩国自身又没有强力的战将镇场子,给各位看看他们勉强能用的几个人,就这样的阵容连想要苟下去都是一种奢望。

申不害(统85、武55、智90、政94)

作为法家的创始人之一,申不害在韩国推行的变法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在申不害的有生之年,周边的国家没有哪个明目张胆地欺负韩国,守住起码的尊严已经算是韩国最鼎盛的时期了。申不害一辈子没上过战场,85的统率值真的很给面子了,幸亏韩国造的强弓劲弩在当时射程最远,不然怎么可能搭配得了连弩级的战法。

韩非(统51、武49、智92、政99)

集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和慎到之“势”于一身的哲学思想家,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推进法治,韩非都是战国时期最为顶尖的能臣。三国志9逐鹿九州MOD丝毫不吝啬在智力和政治领域给予他一流的评分,可他即便是天下无敌的嘴遁宗师也还是不懂打仗啊,抱着键盘迎敌的事情在今天看来是笑话,放到古代也是。

韩武(统84、武55、智85、政89)

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韩昭侯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用对了申不害,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在军事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建树,故而这个数据真的只能这样了。

韩厥(统81、武69、智86、政80)

他生活的年代还是晋国时期,韩厥是晋公手下的中军元帅,不仅位极人臣而且是五朝元老,当然也多亏了晋灵公之后的君主都短命。不过游戏设定给韩厥的统率能力是有一定根据的,在齐晋鞌之战中,齐顷公的战车正是韩厥单枪匹马给俘获的,可见上阵杀敌他有两把刷子。顺便补充个小彩蛋,保住赵氏孤儿的人也是这个韩厥,所以大家明白他为啥会有个“神算”级的智略了吧。

暴鸢(统82、武85、智76、政62)

韩国唯一参与了著名战役的将军,而且被揍得很惨。当然在伊阙之战输给白起并不丢脸,谁让对方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呢,暴鸢好歹也算是和大神交过手的人,配置到二流武将的实力应该不算埋汰他。

其余剩下的人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拼刺刀手上没劲儿,搞基建效率不高。三国志9逐鹿九州MOD的韩国满朝君臣都不懂打仗,能够在这种绝境活下来的玩家,本人会致以诚挚的钦佩!

长江咽喉处,兵家必争地

荆州,位于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处在长江的咽喉地带。这片受长江滋养的地方,不仅土地丰饶,十分适合人类的生存发展,其战略位置更是紧要得很,历来便是军事要地,兵家必争。

诸葛亮便曾以“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极言荆州战略地位之重。

不过,首先瞧中这个地界儿的,是两千多年前的楚国先民。

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自丹阳迁都至此,荆州这地儿由此成为楚国郢都,此后的四百多年里,楚人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荆楚传奇。

现如今,荆州城北数公里外的纪南城遗址,便是楚之遗迹,从其规模宏大的城垣遗迹中,依稀可见当年鼎盛气象。

楚地传奇:一鸣惊人

楚国于此设都的数百年里,上演了无数传奇故事,其中最值得说道的,当数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

对,就是那个想要“问鼎中原”的楚庄王,就是那个说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楚庄王是楚国的第五代国君,即位的那一年他还不到20岁,这个不到20岁的小伙子,在当时面临着极大的难题,简言之就是内外交困。

外困,是一直与强大的晋国争霸,僵持不下。再加上一些小的诸侯国和方国也跟着趁火打劫,常常骚扰,楚国之忧深矣。

内部,则是很多王公贵族蠢蠢欲动,楚庄王位子并不稳固。

面对如此难题,楚庄王做出了让人费解的举动,“不出号令,日夜为乐”,就是啥也不管,天天饮酒作乐,就这样“昏庸”了好多年。

不仅如此,他还下了命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可有人偏不怕死,跑到楚庄王跟前,以鸟作喻,发出质问:“有鸟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则答:“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这便是成语“一鸣惊人”的出处。

就在楚庄王假装不理朝政的这些年里,他准确地判断出了谁是忠臣,谁是奸臣,怂恿他作乐的全部处理掉,不顾生死前来劝谏的全部提拔上来。由此得到了一个真心为国的强大治国团队。

在这个治国团队的协助下,楚庄王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多年努力,楚国日渐成为“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的大国,而后“问鼎中原”,迎来楚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荆州这个地方,也由此成为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也因此更加厚重、更加丰富起来。

大意失荆州,还是大义失荆州?

荆州这个地方,与一个人的“牵扯”颇为紧密,这个人便是关羽。

大家都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典故,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荆州古城的城市格局,也是我们的关二爷奠定的。

现在留存的荆州古城城墙,是明洪武年间的遗存,但其整个城的架构,却是在三国时期关羽所筑之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关羽和荆州的缘分足足持续了十年的时间。

作为一名武将,镇守荆州的这十年,自然是要加强荆州的城防建设。他把荆州的城墙加高加厚,并在沿江建起多座烽火台,使荆州城逐渐成为一座功能完备的城池。

不仅如此,他还考虑到百姓生活问题。首次把荆州城分为南城和北城,南城用来驻军,北城供百姓居住,这样既能安民,又有利于军队部署和建设。

关羽对荆州的感情极深。

我们都知道“单刀赴会”的典故,当时孙权为占有荆州,以设宴的名义邀请关羽前往东吴,逼迫刘备交出荆州。

关羽对此是心知肚明,去就是一场鸿门宴,生死未知;而不去,荆州便要和孙吴进行一场恶战,好好的荆州城必然陷入生灵涂炭。

为避免争端,关羽扛着那把青龙偃月刀只身过江赴宴,经过一番斗智斗勇,最后双方商定平分荆州,用和平的方式缓和了紧张局势,吴蜀联盟因此得以维持,荆州百姓由此不用遭遇战火侵袭。

再说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情。刘备夺取汉中后,命关羽带兵攻打襄阳,就在这个间隙,东吴乘虚而入,荆州城陷落,下面的部将纷纷请战夺回荆州,但是,关羽却选择了退走麦城,最终被擒。

“大意失荆州”的标签已经在这位三国名将身上贴了千年,然而在荆州百姓的眼中,却不是这样的。

《水经注》中有载,“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什么意思呢?就是荆州这座城,是我辛辛苦苦筑成的,攻打它?不能够。

其实在当时,没有人比关羽更清楚这座城的布防,这座城的漏洞,像他这样身经百战、战神一样的人物,怎会攻不下如此熟悉的一座城?

这场不肯发动的战争,只是为了保全荆州城,保全荆州城的老百姓。为了荆州,关羽不惜自毁个人荣誉,在荆州人的眼中、心中,我们的关二爷不是大意失荆州,而是大义失荆州,是为正义,是为仁义。

在荆州的这十年,关羽奠定了这座千年古城最初的城市格局,让这里的百姓有了一个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家,而他忠勇大义的品格和对家国的使命担当也深深地影响着古城人。

来源: CCTV4

作者:admin | 分类:手游app游戏网 | 浏览:63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