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白驹过隙
2021年度转瞬而去
魏都区法院9个民商事速裁团队年度报告也来啦
快来看一看
9个民商事速裁团队一年都干了啥!
9个民商事速裁快审团队共收案件4616件,审结案件4473件,速裁分流率达到73%,结案率97%,平均审理天数 21.6天。
速裁团队“提速度”
速裁团队就是通过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的模式,以快立快办、诉调速裁,让当事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公正规范、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从而将审判效率“提速度”,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办,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公平的前提下,让简单案件程序更加简化、流转更加迅速、审判更加高效,使得简单案件审理真正步入快车道。
速裁团队“重质量”
“提速度”绝不仅仅是只追求速度,更重要的是案件办理的质量。2021年,魏都区法院9个速裁团队从提高服判息诉率上下“狠功夫”,在判决前后都做相应的释法明理,确保当事人胜败皆服。同时,魏都区法院在案件受理后本着能调则调原则,庭前调解做在前,庭后调解做到位,提高调解率,对于需要判决的案件,下判前庭内组织员额法官研讨,确定裁判思路,保证案件质量。
下面让我们来一睹
9个速裁团队的风采吧!
李慧杰速裁团队
法院,是解决矛盾、定争止纷,惩恶扬善神圣的地方!法官,在老百姓眼里,是法律的代言人,是政策方针、传统道德、群体认同的体现者。
面对繁杂的案件,我和我的团队拿出百分百责任心;面对当事人的情绪,我和我的团队付出百分百耐心。工作中,我们向榜样学习、看齐、前行,并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践行,发挥自己才能,开拓进取、任劳任怨、踏实做人、担当做事、效率优先、公正廉洁的审判好每一起案件,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为目标,让天平更闪光辉,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李会娟速裁团队
2020年8月11日进入速裁团队以来,我们团队始终坚持能调则调,调不成快速判决的原则,让群众切身体会到法官审理案件的速度,感受到时时递进的办案节奏。2021年1月1日以来,我们团队共审结462件案件,平均审理天数22天。
首先我们把电子送达作为破解送达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行电话、短信、微信等送达方式,提高送达效率,不断简化诉讼程序,紧紧抓住庭审环节,对同类型案件,集中开庭,提高庭审效率。强化当天结案,积极适用要素式裁判文书,缩短裁判文书制作时间。
作为办理速裁案件的团队,每年承办的案件均在500件左右,应以最简便、快捷的方式保障诉讼群众的合法权益,但快的不仅是速度,更应是用一件件案件践行初心使命,表达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胡伟霞速裁团队
2021年我们交通速裁团队一审结案件469件,结案率超过99%,平均审理天数降至20天以内,真正使道交审判驶入了“高速路”。团队的经验做法概括起来是“多快好省”。
下一步交通事故速裁团队将针对服判息诉率和上诉率达标问题制定措施,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按照“13710”工作制度全面提升案件质量和审判质效,打造魏都区道交审判品牌,使交通速裁成为魏都区法院的一张名片。
燕金钊速裁团队
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事审判的法官,自2013年任命助理审判员到2017年员额改革,审理了近2000件案件,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有夜半接到醉酒当事人的电话的无奈,有收到理性当事人送来感谢锦旗的喜悦……
忙忙碌碌2021年过去了,从一个个鲜活的案件中我看到了社会百态,明白了一个法官的价值,何为定纷止争?何为努力使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它不是教科书式法条的照本宣科,它不是办公室下的温室花朵,它是新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也就是以实质性化解纠纷为着力点,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践行法官宣誓誓言。
马巍红速裁团队
我作为一名新入额法官,带领两名刚走出校门的新手书记员,是新的起点,更是新的挑战。
我们团队三个90后,相互激励相互督促,共同学习进步,5个月,300起案件,有曲折,有泪水,有收获。时间过得飞快,回想起第一次开庭、第一个调解、第一份判决、第一次外出勘验、第一次讲法治课……内心仍然不能平静。我们深知,未来还会有更多困难和挑战,我们或许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没有熟练的工作技巧,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奉献,唯有青春、热血、辛勤和汗水,努力成长为人民需要、人民满意的专业审判团队。
吴真真速裁团队
我们速裁审判团队成立以来,针对案件量大、审限紧、结案快等特点,采取集中高效调度的工作方法,将“高”与“速”渗透到案件审理的每一个环节。我们民商事速裁团队2021年新收案件552件,结案520件,调解案件220件。
速裁案件案由繁杂,对从各个专业化审判庭室调任的人员来说,亟须开启新的工作方式,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团队成员快速结案的同时更要保证案件质量,在繁忙工作中提升业务能力,成为“全能型选手”。
王启速裁团队
天平象征着公平与正义,法官则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作为一名法官,应当时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书写无悔人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法官的职责。
法官,是正义的化身,要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职业道德;法官是尚法的楷模,要用专业知识审理案件、客观公正的适用法律。我们团队要在工作中从细微处着手,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理清法律关系,灵活运用常识和法律,作出正确的判断。用明察辩是非,用善断解忧难,让天平大放光彩。
郑艳媛速裁团队
2021年1月1日以来,我们团队共审结412件案件。工作中我们着力提高送达效率,不断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庭审效率;积极使用智能文书生成,缩短裁判文书制作时间;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审结案件。
作为办理速裁案件的审判团队,不仅需要最简便、快捷的方式保障诉讼群众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办理一件件案件来践行自己司法为民的理念、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陈攀速裁团队
自今年8月份组建速裁团队以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团队共计审结案件211件。面对审判时限短、案件数量多、案件类型复杂等诸多困境,如何高效优质地完成审判工作对于初组建成的速裁团队来说是重中之重。团队在经过短暂的磨合之后,有效形成团队协作机制。
如今,团队根据速裁案件的审理特点,根据每月的工作完成情况,制定下月每周工作计划,并合理安排每名团队成员的工作重点。每个案件完成分案后,书记员会根据案由等因素作初步分类,法官在当天即完成对案件的阅卷和梳理工作,将具备调解基础的案件先进行开展前期调解工作。不断提高送达效率,结合智能文书生成等,减少制作文书的时间,争取在较短的时间给当事人传递高效、温暖人心的正义。
速裁团队用“提速度、重质量”构建起人民法院司法“高速路、加速度”,他们辛勤工作、无怨无悔,用心中的信念默默守护正义的天平。他们齐心协力、奋斗拼搏,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庄严承诺。他们不惧风雨、不畏严寒,时刻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最终“标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奋斗魏法人!
开学季
再出发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8月21日,一年级新生走进贵州省铜仁市第二十四小学校园。 新华社发(彭俊 摄)
↑8月27日,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幼儿园美术室,教师在制作教玩具。新华社发(秦廷富摄)
↑8月19日,在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一名新生在报到现场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徐嘉懿 摄
开学第一课
安全先行
↑8月21日,交警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启新学校为学生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新华社发(陈熙 摄)
↑8月31日,湖南省常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常德市武陵区第三小学开展关于食品安全的“开学第一课”。这是工作人员指导学生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8月29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湖完小老师在教室给学生上开学安全第一课。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怀着憧憬 怀着梦想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在明亮的教室里翩翩起舞
强身健体
涵养家国情怀
↑8月28日,在乌鲁木齐市第76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家长陪同下进入校园。新华社记者 王菲摄
↑8月31日,学生代表在北京协和医学院2023年开学典礼上宣誓。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8月28日,在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上课。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8月30日,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雅居乐小学管乐团成员为前来报到的学生和家长演奏乐曲。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8月30日,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新生在参加队列会操。新华社发(黄正华摄)
↑8月30日,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学生在“开笔礼”上诵读古诗。 新华社发(韦如代摄)
↑8月24日,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新民村村委会活动室内,孩子们在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的指导下为“情绪小怪兽”上色。新华社记者 刘潺 摄
↑5月30日,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在上芭蕾课。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4月7日,北京市人大附中分校小学部的学生在国家安全观课程上听讲互动。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4月6日,在陕西省柞水县城区第三小学,西安有诚足球俱乐部教练员孙成成(右一)为学生们做训练示范。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2月15日,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音乐教师刘雨佳(前)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解歌曲演唱技巧。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在丰富多彩的课堂上
学习传统文化
丰富科学知识
感受劳动之美
↑8月27日,云南省昆明市润城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参观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示范基地。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6月16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金口中心小学的学生在农民的指导下学习插秧。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6月16日,在江苏省宝应县夏集镇中心小学,一名学生在用电安全进课堂活动中,利用仿真人学习人工呼吸。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6月14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河渠希望小学的学生在体验3D打印设备。新华社发(张晓峰 摄)
↑6月9日,湖南省长沙市朝阳小学学生们在特色美育课上展示有苗族银饰特色的手工作品。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5月22日,小学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岛特种作物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学习昆虫知识。新华社发(梁孝鹏摄)
↑5月15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四实验小学柳腔剧社团的学生在排练中。新华社发(王彦冰摄)
↑4月26日,敦煌中学美术教师杨娜为学生讲解敦煌壁画艺术。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4月7日,北京市人大附中分校的学生表演展现科学家精神的舞台剧《核潜艇专家黄旭华》。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3月29日,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中心校,小学生们在学习茶艺。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3月29日,在陕西省紫阳县洄水镇茶稻村,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茶叶专业老师王琳(左一)与正在采茶的学生交流。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3月28日,青岛市即墨蓝谷高新区东皋埠小学的老师在“烹饪课堂”上指导学生包饺子。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
↑3月20日,河北省隆化县职教中心学生在练习国家级非遗项目“二贵摔跤”。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新的奋斗,新的征程
我们不见不散!
↑5月11日,参加深圳市红岭中学石厦初中部校队训练赛的同学们一起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
统筹:鱼澜
制作:黄臻
编辑:刘莲芬 张曼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