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手游新四洲攻略红弦乐和梦幻手游新门派

2024-03-28 16:54:55
手游app游戏网 > 手游app游戏网 > 梦幻手游新四洲攻略红弦乐和梦幻手游新门派

潮汕侨乡的潮剧、潮乐文化源远流长,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内外潮人喜欢潮剧、潮乐。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潮汕人编造并流传不少潮剧、潮乐故事。

一、潮剧故事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潮曲,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有“南国奇葩”的美誉。潮剧主要流布在粤东、闽南地区,以及东南亚、欧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凡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侨乡的潮剧有故事,侨乡的潮剧故事主要有几种情况,一是故事出自某一潮剧;二是故事被编成潮剧;三是出自戏剧演员的趣闻、佚闻。

㈠出自潮剧的民间故事

《荔镜记》是闻名海内外的潮剧,又称《陈三五娘》,讲述的是泉州才子陈三与潮州府城五娘的爱情故事。《陈三五娘》除潮剧外,还有歌谣、歌册,也以民间故事的形式流传着。

明朝时候,潮州城西门外有座蔚园,住着一户富人。家主是个员外,叫黄九公。黄九公有两个女儿,一个叫五娘,一个叫六娘。五娘生得十分美丽,早巳许配了西街的林大閟。这林大閟是个花花公子,被人叫做林大鼻。

事情很凑巧,福建泉州有个才子叫陈伯卿,因为排行第三,人家都叫他陈三。陈三的哥哥是个进士,当时正在广州做广东运使。那年,陈三奉母命,从泉州护送嫂嫂到哥哥那里去。路过潮州,恰逢潮州郡守是他哥哥的好朋友,就跑来接他们叔嫂,留他们在潮州玩几天。

这时正是春天,潮州风光很迷人。一日,陈三玩了城里的名胜古迹又跑到城外,路过蔚园时,抬头看见五娘坐在绣楼上绣花。陈三一见,被她的美貌吸引住了,就想托人说媒娶她。陈三向郡守说了这件事,才知道五娘已经订了亲。郡守的师爷想了一会对陈三说:“你何不娶六娘?”陈三说:“我就是见五娘漂亮才想娶她呀!师爷替我想个办法吧。”

师爷叽叽咕咕对陈三耳语一通,最后说:“你就先聘定六娘吧!”陈三听了师爷的话,就请郡守做媒,到黄家提亲,聘定了六娘。陈三照师爷的计谋行事,先护送嫂嫂去广州,临行时,散布谣言说:“陈三已和五娘订了亲。”谣言传到林大鼻耳朵里,他半信半疑,就叫媒人去质问黄九公,黄九公说:“陈三聘的不是五娘,是我的小女六娘。”

几个月后,陈三从广州回来了,即择了吉日,准备迎亲。这时他又放了风说:“陈三就要迎娶五娘啦。”这一次.林大鼻紧张起来了,就叫亲友去质问黄九公。黄九公一听,火冒三丈,把林家骂了一通,说:“我是这里的长辈,我哪能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来!况且陈三是广东运使的弟弟,替他说媒的又是郡守,来往婚帖俱在!”来人被呵斥了一顿,林大鼻也不敢怀疑什么了。

陈三迎娶那天,请了府衙里许多身强力杜的兵勇沿途保卫,又带了许多亲丁到黄家,把六娘接上花轿,还秘密派人在城里放空气说:“陈三已夺得了五娘!”消息传到了林家,林大鼻怒不可遏。这时旁人怂恿道:“陈三虽有势,但他是外省人,我们是本地人,他敢抢人,我们还怕抢不过他?”林大鼻觉得有理,便令人立刻布置厅堂准备迎亲,自己带家丁人等到半途拦路抢亲。陈三那帮人假装抵敌不过,将花轿让林大鼻的人抬走了。

花轿抬到林家,早已宾朋亲友满堂,鼓乐鞭炮齐鸣,林大鼻掀起轿门一看,才知上了当,新娘是六娘不是五娘。林大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府衙已派差役传林大鼻上公堂,林大鼻哑巴吃黄连,只得向郡守说:“那就将错就错娶了六娘吧。”陈三终于娶得了五娘。

陈三五娘的民间故事广为流传,可以说,潮汕人有一种浓郁的“陈三五娘”情结。因此,民间还编造了《陈三五娘》后传,有几个版本。

其一 潮州黄五娘和泉州陈三成亲后,小夫妻开始日子过得十分甜蜜,但天长日久,也难免发生一些摩擦误会。

有一天,五娘与陈三的妹妹同在花园赏花。小姑说泉州是海滨邹鲁,五娘说潮州是岭海名邦。小姑说泉州清源山风景如何秀丽,五娘说潮州葫芦山湖光山色多么迷人,小姑说泉州洛阳桥畔鲜花香十里,五娘说潮州湘子桥十八棱船廿四洲。小姑说这里的花园大,花园门宽七尺七,五娘说她娘家的花园更大,花园门宽九尺九。小姑说输了,就耍了姑娘脾气说:“你家花园门九尺九,何用跟我三哥走!”这话刺痛了五娘,她就与小姑吵闹起来。

小姑找陈三评理,陈三责备了五娘。五娘认为陈三对她变心了,便哭着去找贴心随婢益春诉说。五娘要益春帮助她试探陈三的心,益春说:“待我来安排。”说着就拉五娘藏到花丛后,把五娘的一双绣鞋放在井边,乘陈三在凉亭看书,益春抱起一块大石,“扑通”一声扔进井里,然后大呼:“三爷,三爷!阿娘投井自尽了!”

陈三听见水声,又见绣鞋,便以为是真的,痛不欲生,号叫着:“我的好五娘,你等我!”话一出口,就栽到井里去了。五娘一见后悔莫及,追过来也跟着投了井。于是,潮汕民间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东面出有苦孟姜,西面出有苏六娘;南面出有英台与山伯,北面出有陈三共五娘。

其二 话说陈三五娘携同益春星夜从柳家大院潜逃出去,途经一座山,此山阴森恐饰多兽,三人正仓惶之间,又遇上不知从那里蹦出来的一只大虎,双目凶光四射,直逼三人肺腑,胆颤心惊。益春为成全陈三五娘的艰辛情爱,自身扑向猛虎,口中大呼:“三哥、阿娘决走!甭管我了。”虎见益春,张口便食,益春立即身亡。陈三五娘伺机逃出虎口,又经跋涉千里,回到泉州。

回到泉州后,五娘与陈三属于未经过“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明媒正娶的,五娘由此犯下心病,怕陈三会因家里的正统因素而对她变心,加上逃走路上益春被虎吃掉了,心里感到非常愧疚,心中不乐,闷闷终日。这其中原因主要还是怀疑陈三当初的爱情是否依旧,毕竟陈三也是堂堂书香门第的公子哥儿。终于敌不过对世俗的环疑和对情人的叩问,心生一计,将自家的绣鞋置于后花园的古井旁,令一随身裨女告知陈三“阿娘投井了”。陈三急忙赶来,见心上人已随水而逝,也纵身入井,此刻躲在花丛之后窥视的五娘,己抓不住死亡对爱人一瞬间的掠夺,纵身伸手急救,但陈三已落井口,顷刻身损。五娘见事己至此,愿与君同坟,也投入井中,情人双双身亡古井,令后世每每感慨!

“欲吃好鱼白腹枪,欲娶娇妻苏六娘。”这是长期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两句歌,歌词源出于潮剧《苏六娘》。《苏六娘》这一潮剧对于海内外潮人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它讲述的是苏六娘与表兄郭继春的爱情故事。《苏六娘》有潮剧,也有民间故事,且有两个版本。

其一 苏六娘是揭阳吕浦村人,是父母唯一的女儿,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自幼寄在潮阳西胪的舅舅家,与表兄郭继春同窗共读,长大成人,青梅竹马,日久生爱。婢女桃花乖巧聪明,为他们传书递简千百篇。年已及笄,苏六娘的父亲与人打官司,为攀官亲,将六娘许配给潮州府师爷之子——讼棍杨子良。六娘闻知如听惊雷,“平地风波聚起”,只得告诉实情,向母亲求助。

杨子良多次写信催婚,六娘的母亲疼爱女儿,不忍女儿远嫁饶平,便以“冬瓜虽大也是菜,小女年幼尚无知”为由,意图延缓婚期。杨子良婚事被延,讨亲心急,于是就与乳娘亲自上门逼亲。他的态度很强硬:“登门即欲迎亲,若不答应即欲上公堂”。他是讼棍,口口声声上公堂。杨子良找来乡里的族长,“西天佛不如土地伯”,让族长出面找六娘父母,以家长主婚。族长为媒为由,扬言若六娘不从,就要以家规族法,将六娘沉入江中。婢女桃花聪明伶俐,勇敢机智,忠心耿耿,在危难时挺身而出:“杨家枭恶如狼虎,族长为狼把翼添。速到西胪传消息,共商良策救六娘。”奉苏六娘之命到西胪找郭继春商量对策。

六娘的父母被族长逼迫,只得安排第二天让杨子良与苏六娘成亲。苏六娘死也不嫁杨家妇,当晚逃出家门,黑夜投江,幸得桃花与郭继春连夜赶到渡口,在榕江边相遇,艄公进伯也相帮助,让六娘逃避到他的亲戚家,于是六娘绝处逢生,逃离是非之地。聪明的桃花,把六娘脚上穿的绣花鞋放在江边,假象六娘跳江而死,瞒过了族长、杨子良等人,化险为夷。苏六娘与郭继春终能永结良缘。

其二 明朝年间,揭阳县桃山都吕浦村,有个苏员外,妻子林氏曾怀孕五胎,都早产夭亡。苏员外听地理先生说他的府第是鹰地,应于前后种上树木让它繁殖,才能子孙昌盛。苏员外都照先生的话办。不久,林氏果然产下一个女婴。苏员外为怀念以前的五个夭儿,给她取名六娘。六娘长得美貌伶俐,五岁时,在晒谷场上用谷粒排成龙凤鸟兽,象活的一样,天上的鸟雀,地上的鸡鸭,都吓得不敢来偷吃谷子。人们都说她是仙女来下凡。

苏六娘从小在西胪姑母家寄读,与表兄郭继春互生爱慕,一日,她接到父亲来书,叫她速回吕浦。六娘命婢女桃花给继春送去一封诗柬。郭继春拆开一看,内面写着:

红杏出墙倚东篱,君子折花须及时。

莫待落尽深红色,绕树惆怅望空枝。

郭继春即复柬云:

春风趁约到东篱,淑女献花正及时。

春山有情颜色在,并发萧墙连理枝。

苏六娘与郭继春约到后园相会,订下山盟海誓,然后辞别回家。原来,苏员外与人争夺墓地,打起官司,托族长请潮州府杨书办帮助。有一次,杨书办的儿子名叫子良,随父到苏家出宴,恰遇六娘在家,被其窥见。杨子良回去后害了相思病。杨书办便托苏氏族长做媒说亲。因此,苏员外才命人把六娘叫回吕浦。

苏六娘闻说强要把她嫁给杨子良,愿投榕江以酬知己,后经桃花献计,连夜逃往京北村桃花的母家暂避。迎娶前,六娘突然失踪。苏员外只好挑选一名女婢,假扮六娘去代嫁。杨子良在半路等着新娘,掀开轿帘,见轿里坐的不是前遇到的娇媚,立即揪下轿来,把假六娘一拳打死。杨书办闻得儿子伤了人命,怕受罪责,遂假称新娘不幸掉下深坑死亡,把这事暂时平息下去。

郭继春接到六娘报讯,心急如焚,拼死要他爹娘将六娘接娶过来。他母怕出意外,劝郭员外听从儿子请求。郭员外只得命人到京北村悄悄把六娘接过府,暗随继春上省赴试,以避眼前之难。后来,继春赴试不第,与六娘回归西胪,被杨子良探知,由他父亲修书给苏氏族长,要其执行族法,严治苏六娘。族长心生一汁,暗命家丁前往西胪,骗说六娘之母因思女病危,要六娘速回吕浦。六娘一闻凶耗,心如刀割。郭员外命继春雇了小舟,让六娘回娘家。

苏六娘一踏进吕浦村,便被族长派来的壮丁拖到祖祠。族长召集苏姓族人,打开神龛宣读族法,并将苏六娘装进猪笼,扛至双溪嘴,沉下榕江。隔天,凶耗传至西胪,郭继春哭了一夜一日,奔赴榕江投水而死。第二天,郭继春抱着苏六娘,双双漂于白屿海面,同葬于凤山顶上,至今墓地犹在。

《金花牧羊》也是一个民间十分喜爱的潮剧,民间也流传有《金花牧羊》故事。

饶平东里金甲村有个金员外,生有一男一女。其女金花及笄之年,由父母托媒,聘与所城刘监吏之子刘永。谁知定聘不久,金员外和刘监吏相继病故,刘家家境随着衰落。金花的嫂嫂杨娇娥重财轻义,唆使金花改嫁所城钟员外为妾。金花与刘永情深义重,决意不从。杨娇娥对金花怀恨在心,终日指桑骂槐,冷语相讥。

不久,金花已嫁刘家。时光流逝,转眼间,科期将至。金花伴送刘永上京,行至福建龙溪堤岸,遇到强盗,夫妻拆散。金花为避污辱,投下江中,被渔翁救起,且回娘家。嫂嫂对金花百般虐待,每日要她放牧一百只羊,砍一担柴,纺四两纱。金花的哥哥有心为妹做主,但老实怕妻。金花只得咬紧牙关磨苦债。每逢除夕和冬至,金花的嫂嫂按东里风俗,不让金花在家过夜。金花只好留宿于南山顶土地庙,受风吹雪冻。眼看将近三载,刘永还无消息,金花悲痛难挨,常常叹道:“别人上京做官返,只有刘永不返圆。”

再说刘永自龙溪遇盗,与妻子失散后,身无分文,行乞上京。到了京都,却误了科期。幸被朝官李有义收为义子,寄读于李府,三年后中了进士,钦命为闽粤巡按,从京都动身回乡,在南山与金花相会了。金花一句一泪地向刘永诉说别后遭受嫂嫂苦迫的情景,刘永深感金花坚贞,他留金花在驿站歇息,自己乔装乞丐,带几个侍从,往金甲村试探金花的嫂嫂。

来到金府,金花的哥哥见刘永衣衫褴褛,仍以礼相待,金花的嫂嫂却还恶声恶语,说什么“我早就看透,刘永仔若能做官,除非铁树开花马发角。”说完,就命家仆将刘永赶出家门。众人说:“牛料马料人难料,说话做事须留后路。”但她哼着鼻风发誓:“刘永如能做官,愿三步一打,五步一跪,从乡里头跪到乡里尾。”谁知发誓毕,中军策马就到,捧呈冠带说:“请巡按大人和夫人更衣。”金花的嫂嫂吓得面如土色,连连求饶,众人不肯相依。好心的金花见状,代为求情。刘永及众人看在金花的情面上,才赦免了恶妇。以后,金花随夫赴任,享尽人间荣华富贵。

后人编了《金花牧羊》这出潮剧,歌颂金花这个坚贞不屈、忍辱负重、胸杯坦荡的女性,至今久演不衰。

“王茂生进酒”是一个潮剧剧名,也是一句比喻性俗语,意思是礼薄人情厚,“人情好,食水也甜”。

王茂生是个穷汉子,与薛仁贵是莫逆之交。后来薛仁贵投奔军伍,因膂力过人而屡立战功,晋升为赫赫大将军,奉命东征高丽,功成而被皇封为王。薛仁衣锦荣归故里,大宴诸亲友故旧。王茂生接到薛仁贵的请帖,甚为欣喜,相应邀赴宴,又苦于无线可置贺礼。最后他用一个空酒瓮,到汾河打了满满的一瓮水,夫妻双双抬到薛仁贵的王府,权作贺酒。薛仁贵盛情欢迎王茂生夫妇。在宴会上,为领受王茂生厚谊,特意打开王茂生所献的酒瓮,大口一尝,明知是水,还连声呼着:“好酒,好酒!”并亲自斟给在座达官贵人共尝。这些人饮后皆皱眉咋舌,但又不敢嫌弃,违心地附和薛仁贵呼着:“好酒……”薛仁贵富贵不忘故谊、不弃穷友的义行,从此传为佳话。

㈡被编成潮剧的民间故事

潮汕民间故事有不少出自潮剧,与潮剧同一版本,而潮剧版本也有一些出自潮汕民间故事的。发生在达濠的“三家欢”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话说这一年腊月廿三日上午,外出教书的李秀才打点行装,告别学生,冒着寒风,匆匆踏上了回故乡之路。一年辛勤的教书,难得有机会外出观山玩水,趁这次回家准备过年之机,李秀才一路上观赏着沿途那既熟悉又陌生的山光海色,风景名胜。虽然天寒地冻,身子有点寒颤,李秀才却觉得心情舒畅,精神爽快。过了很久,李秀才来到了家乡的小河边,正想驻足歇息片刻,忽然从附近传来妇女凄惨的哭泣之声。他抬头望去,只见一妇人蹲在小桥上,样子怪可怜的,嘴里不时诉说着什么,看来她是想寻短见。

李秀才忙走上前去,躲在一旁细看,原来那妇人正是他的邻居李健之妻陈碧莲。李秀才感到奇怪,李健前几年不是前往暹罗谋生去了吗?如今年关将至,陈碧莲因何在此寻死叫活呢?为了探明原因,他在一旁静听她究竟说些什么。只听陈碧莲哭泣道:“李健你这个负心人,暹罗一去却音信全无,是死是活也得有个消息呀!如今年关逼近,你又迟迟不寄钱来,这教我们母子如何生活?李健啊李健,我恨你,你断情绝义,连盗贼都不如。我与其凄苦度日,不如跳河自尽了事。你绝情就别怪我无义了……”陈碧莲声泪俱下,边哭边诉。

李秀才听后十分心酸,对陈碧莲母子的遭遇深表同情。李秀才心想,要是陈碧莲有个三长两短,她的孩子又将怎么生活呀?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来解决她们母子的生活?李秀才又暗想,自己的口袋里不是有十二两银子吗?何不将这笔钱送给她。但是真的把这笔钱给了她,自己一家子的生活又怎么过呀?正当李秀才感到左右为难之时,忽见陈碧莲抬起右脚,跨过木桥栏杆,身子向外倾斜,眼睛一闭要跳下深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秀才一个箭步跃上前去,急忙拉住了陈碧莲。陈碧莲吓了一跳,定神一看,原来是邻居李秀才,顿时感到羞愧,鼻子一酸,“呜呜呜”地哭泣起来。“嫂子,日子还长着!你为什么这样短见?你也忍心撂下那可怜的孩子吗?!”李秀才劝释道。“李秀才你有所不知,自从那冤家离妻别子前往暹罗谋生,几年过去一直没有消息,分文不寄,眼看年关将到,家里已穷得实在揭不开锅,这教我如何活下去啊!”

“哎呀嫂子,谁说李健兄没寄钱来?”李秀才见事到如今,无论如何也得拯救陈碧莲一家大小,就撒谎道:“嫂子你有所不知,你看,这是李健兄托人带来的十二银子,说是先让你们母子备办年货,过个如意年。在来年的适当时间,他打算再回来见你们。”陈碧莲见李秀才手里那白花花的银子,又听他刚才这么一说,顿时疑云骤生,奇怪呀,那冤家有钱为什么不直接寄给我,却偏偏要寄给李秀才转交呢?这岂不是容易被他独吞了吗?陈碧莲从开始对李秀才感激很快便变成疑心,一把夺过十二两银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秀才见此情景,有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当然,读书人出身的李秀才,对钱财不是看得那么重,况且这事又是自己心甘情愿做的。他背起行李,便继续赶路。刚到家门口,妻子江梅忙迎了出来,对他问寒问暖、非常体贴,李秀才心里热乎乎的。他望着勤快的妻子,十分感谢她一年来辛勤劳作以及对儿子的精心抚养,夫妻俩相亲相爱。当天晚上,江梅在与丈夫闲谈中,问起丈夫的年薪是否已领取。江梅这一问,可把李秀才问住了,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就在此时,乡里的懒汉阿兴听说李秀才外出教书回来,想偷他几个钱好买点年货过年,便偷偷摸摸地躲在李秀才家的角落里,等待时机下手。

这时,只听秀才娘江梅说:“哎呀夫君,你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书,怎么连分文都没有呢?我问你,这年怎么过?咱家日后的生活又该怎么办?”李秀才听了妻子的话,也感到十分难过,只得摇头叹息,便硬着头皮把当天上午发生的事情如此这般地细说了一番。江梅听了丈夫的叙述,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夫君,你的做法是对的,自己一家饿肚子事小,救陈碧莲一家两条人命事大啊!日后咱家的生活将就着过就是了。”

李秀才说:“事情已经过去,年关临近,家里没有粮食了,咱们不好意思去向人家借,又没有钱可购买过年用品,我想唯一的办法是……”李秀才把话音放低说:“不如今夜到田地里偷挖些番薯来维持几天,以后的生活咱们再想办法就是了……”

阿兴本想到李秀才家偷盗几个钱买年货,可是刚才听了李秀才夫妻一席话,自己倒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他心想:李秀才能将任教一年所得的十二两银子去救陈碧莲母子,自己也应该尽力去帮助李秀才一家度难关。李秀才去偷番薯是迫不得已的,待我在暗中助他一臂之力。想到这里,他连忙从李秀才的屋里退了出来,躲到屋外一角,静等李秀才出门。

却说李秀才带着一个布袋和一根绳子向外面走去,说不清是寒是冷还是心慌,顿时浑身直打哆嗦。阿兴蹑手蹑脚地尾随着李秀才前行。不一会,李秀才摸黑走进一块番薯地。此时正值寒冬腊月,番薯畦早已被寒风冻得坚硬如铁,没有锄头是很难挖开的。况且李秀才做贼心虚,浑身颤抖,哪有什么力气挖番薯呢?

此时,趴在李秀才附近的阿兴,左手紧抓番薯藤头,右手插进番薯畦,用力把番薯连藤带土拔了起来,每挖起一丛番薯就移动一下位置,好让李秀才轻易取薯,很快就装满了一布袋。李秀才掏出绳子,将布袋口捆绑个结实,转身将它背上肩膀,不料身子一歪,自己摔了一跤。他爬起身决心再来一次,阿兴急忙猫上前去暗中帮助,李秀才便轻而易举地把那袋番薯背上肩膀。阿兴又用双手托住两个布袋角,轻轻地跟着李秀才往回走。那年大年三十晚上,李秀才一家也跟平常一样煮番薯吃,家里哪有米粒下锅!

回头再说李秀才的邻居李健,自从他离妻别儿前往暹罗谋生以来,不知不觉已有六年之久,经过一番艰苦煎熬,终于业有所成,独自创办一家日用百货商店。由于他经营得法,因而生意十分兴隆,财源广进。李健日子过得去了,一缕思乡思亲之情越来越炽烈。他不禁自言自语道:“碧莲,我对不起你们。这几年来因店务繁忙,顾不得给你们写信、寄钱,再过些日子,我一定会回到你们身边。”

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各家各户都忙准备过节。就在这一天,侨居暹罗的李健回到家乡省亲来了。李健突然而归,着实把妻子陈碧莲吓了一跳,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在做梦哩。夫妻俩见面之后,陈碧莲便埋怨丈夫几年来不顾妻儿,无情无义,害得他们真苦呀!李健见妻子埋怨他,便作了许多解释。然而,陈碧莲并不体谅丈夫的难处,板着面孔问道:“怎么,你口口声声说没有时间给我写信,为何有情趣给人另寄钱呢?”“你胡说,我何时给谁寄过钱呢?”李健感到莫明其妙。

“去年腊月廿三日,你不是给邻居李秀才寄了十二两银子吗?在此之前,你究竟给李秀才寄了多少次钱?”“哎呀!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我从来没有给李秀才寄过钱。”李健据理辩解道。“那又奇怪了,为何李秀才说这十二两银子是你托他带给我的?要是没有这钱,那……那我早就跳河自杀了,家里的孩子迟与也会被饿死的。”陈碧莲说着伤心地哭泣起来。“我清楚了,这次是李秀才救了俺一家呀!”

陈碧莲当即接口道:“我不明白,难道他真有这么好吗?”“这事我得向李秀才问个明白。”李健说道。吃罢晚饭,李健登门拜访李秀才。双方寒喧了片刻,李秀才忙着泡起工夫茶来招待他。

李健先开口道:“秀才啊,今晚我是特意前来请教一件事的。”“老兄,彼此都是邻居,还客气什么,有什么事你就尽管说吧!”“既然如此,那就恕我冒昧了。”李健直截了当地说:“秀才今天我刚从暹罗回来,就听碧莲说我给你寄了十二两白银,我真感到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否把详情如实相告!”“这个……”李秀才一时语塞,不知怎么说才好。

在李健的再度请求下,李秀才终于把去年腊月廿三他在木桥上与陈碧莲相遇的事,一五一十地向李健叙述了一遍。李健听后感激万分。临别之时,李健对李秀才说道:“秀才,明天是农历正月十六,我决定在家设宴请诸位亲友,到时特请你赏个脸,前来饮杯薄酒呀。你是我家的大恩人。俗话说得好,‘知恩不报非君子’呀。”

中午时分。李健家里,应邀而来的亲朋都按照主人的安排各就各位。正在这时,一位壮汉快步向李健客厅走去,他见还有一个空位,二话没说,便大大方方地入了座。大家都惊奇地望着这个不速之客。原来,这个不速之客并非别人,而是乡里的懒汉阿兴。为打破这尴尬的局面,李健微笑着询问道:“请问阿兴兄到来,有何贵干?”“嘿嘿,番客呀,我若不言明,在座的诸位自然不知其内情。其实,这次不发请柬给我是番客的过错。”众人越听越感到莫明其妙了。

阿兴环视了一下众人,望了望李秀才,开口道:“那就请李秀才多多原谅了!”李秀才一听此话,惊愕地望着阿兴,问道:“阿兴兄,我到底怎么啦!你别卖关子了,请你快说吧!”阿兴便当着众人的面,把去年腊月廿三夜里他如何当小偷入屋,偷听李秀才夫妻的对话,又暗中帮助李秀才到番薯园偷挖番薯的事,原原本本地讲了出来。阿兴一席话,说得李秀才十分难堪,大汗淋漓。

阿兴停顿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诸位,今天我就明说了,番客一家要是没有李秀才的全力相救,那肯定酿成悲剧了;而李秀才一家,要是没有我暗中相助,又将怎样生活下去呢?所以,李秀才受到番客的盛情款待,敬如上宾,而我却遭到人家的冷眼相待,又得不到宴请,这难道不是番客的过错吗?”“阿兴兄所言极是,今天的阿兴兄已不是过去的阿兴兄了,你理应受到宴请和重赏。如今咱们三家人皆大欢喜。”李健诚挚地说道。

席间,陈碧莲对李秀才说:“秀才,真对不起你,那天是我错怪了你,请你原谅吧!”“嫂子你不必客气,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相帮嘛!”李秀才不好意思地说。“阿兴兄,多谢你的帮忙呀!”“秀才兄,我是在你的高尚行为感动下,觉得应该这样做的。”阿兴答道。

事后,李健分别给李秀才和阿兴赠送了一份礼物,同时奉回十二两银子给李秀才,一再感谢他的相救之恩。几天后,李健携带妻儿,告别家乡,告别乡亲们,乘船前往暹罗去了。

不久,李秀才找到了番薯失窃的那位乡亲,要把番薯钱如数付还,并再三向他表示歉意。那位乡亲怎么也不肯收下李秀才的钱,还说若李秀才粮食紧缺,他还可以尽力帮助呢!阿兴从此也不懒惰了,成为一个勤劳俭朴的好后生,不久还娶了妻室。他们三家人各自过着欢乐的生活。

这个发生的达濠的故事几次被搬上潮剧舞台。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著名小生五陈楚惠就演出改篇之该故事的《三家福》,并拍成潮剧电影。后来,他与诏安潮剧团合作,重新排演了该剧,并拍成潮剧舞台艺术片,发行于海内外。饶平民间流传的“争妻案”故事,后来也被改编为潮剧。

传说明朝年间,饶平上浮山村有个叫温良枝的独生女,因为父母怕断代绝嗣,先后为她招赘过三个丈夫,结果闹了一出“争妻案”。

良枝的第一个丈夫叫何长,原在乡里开杂货店,成亲刚六月,因遇风潮灾害,店塌物毁,离家出走,一去五、六年,杳无音讯,有人传说他死在异乡。良枝父母无奈,只得为她招了黄三。入赘未一年,黄三被朝廷抓去当兵,走后音讯全无。五年后,又招江可为夫。

江可是潮阳人,因闹饥荒,父母饿死,他流落饶平,靠箍桶度生。日间穿街过巷,夜来歇官宿庙。后来认温母做干娘,将每天赚的钱都尽数交给她理家。温母患病期间,他请医买药。温母死时,他披麻执杖,极尽孝道。江可和良枝结成夫妻,如鱼得水,辛劳操作,勤俭持家,日子过得很美满。

不料有一天,何长和黄三同时返回温家。原来二人先后漂流到暹逻,近年有点积蓄,便回唐山寻妻。当下三人各执一理,互不相让,都说良枝是自己妻子,闹得不可开支!不得不请来族长公断。何长的婚事是族长为媒,黄三、江可都是温母撮合,黄三为温父送葬,江可为温母奔丧。族长无法决断,只得交由官厅审理。

当任县太爷受理此案,也束手无策,只得暂且退堂。太爷夫人询知原委,便附耳低声,授计太爷。太爷顿开茅塞,连声叫妙!隔日升堂,太爷先传温良枝,重重打了一下惊堂木,指责良枝道:“好马不配二鞍,你一连招赘三个丈夫,岂不知罪?”良枝把自己连招三婿的经过禀报之后,壮大胆子说:“女人贵在贞节,民女深知,只是先严先慈一再教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中唯我一女,双亲做主,民女也无可奈何!”不料寥寥数语,触怨太爷,说是诿罪先人,咆吼公堂,即时将良枝收监,其余听候再审。何、黄、江三人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都猜不出太爷打什么主意。三个月后太爷传谕:“查温氏暴病在狱,生命垂危,限何、黄、江等明天到衙,听候判决。”

第二天,三人赶到县城,眼见县衙周围人山人海,大家都要来看这个奇案怎样审理。谁知刚升堂,县太爷即对何、黄、江三人说:“温良枝暴病身亡,本官判决由你等一人领回安葬,其余二人各出二十两银子资助料理后事。”何、黄二人反口不认妻,愿意各出二十两银子了事,还是江可有仁义,争着领尸,料理丧事。三人划押之后,太爷便令差役将温氏“遗体”抬上大堂。江可一见,上前抚尸大哭。何、黄怕晦气冲了财气,正想偷偷溜走,只见盖着纸钱的温氏“尸体”慢慢坐了起来。

这是太爷夫人的妙计,她要太爷察明何、黄、江三人谁有真情义,令温良枝诈死。当下,太爷重新判诀:何、黄各赠钱二下两给江可,让有情有义的江可领妻子回去。何、黄明知中计,懊悔不及,在一片哄笑声中低头溜走。

后人为了歌颂箍桶兄的真诚重情义,编了《箍桶案》这出潮剧,直到现在还在演出。由此可见,潮剧与潮汕民间故事是一对孪生兄弟。

㈢潮剧演员的故事

演员在演潮剧中的故事,本身也出了不少故事,亦即梨园趣闻、逸事。

有个净角演员叫来喜,演《火烧赤壁》中的是曹操。演到华容道一节时,曹操要“一笑三败”,先败于赵云,演赵云的演员得胜回去后台吃稀饭了,尽管粥稀,但天气寒冷又露天演出,他吃得津津有味,来喜看得口水直流;二遇张飞,追了一阵,饰张飞的演员“削赢落茂(得胜亮相)”,也在台侧端起稀饭来,来喜看得“条肠好晾粉”,感到饥饿异常,发起抖来,台下以为曹操怕得发抖,便都喝起采来。师兄再喜饰关公,吃好稀饭挂好须,亮相出台,知来喜是饿得发抖而不是演出动作,便喝道:“曹操你勿惊,阮(我们)个人正食二碗定”,意思是说,我们每人只吃二碗,有留给你,不要紧张。那知来喜早看清楚了,便唱道:“恁稠个沽(捞)去食,留尺(稀)个乞(给)我算碗声”。

来喜为吃到稠的夜粥,便与戏老爹说要改演张飞,这个戏班是“戏角十三,戏囊三脚(只),花旦三十三(岁),小生五十三,扮仙穿长衫,烧剖(武打)出扁担”的穷戏班,平时也难请到好演员,便同意了。

俗话说:“览(不好的)戏哆(多)诙谐,览纸影家(多)烧削”。隔天演张飞战马超,来喜真的演张飞,再喜演马超,这下子张飞休息时赶上吃夜宵,急忙脱下挂髯吃起来,尽管是“一筒米煲三钵头,噜大力 (喝大口)住成流”,一听三通鼓,来喜没有再挂上髯就冲出去,再喜吓了一跳,台下也一阵喧哗,来喜尚不知情,还在亮相,再喜灵机一动,厉声喝道:“来将何人?快通姓名!”戏老爹也敲出报名的鼓点,来喜心想,再喜定是饿慌了,与他战了一夜还不知我是何,但要按鼓点报名:“我乃燕人张翼德。”按表演动作,此时要摸须,但一摸方知忘记戴上,急忙加上:“之弟张样是也”。再喜松了一口气,便说:“本将金枪不挑无名之辈,放你回去,叫你兄前来受死。”本来台下正要砸台,一看如此协调,救台有方,也改为喝采。来喜转身回到粥桶前挂起胡子再出来,继续演出。锣鼓声碹,大战起来。台下观众,哈哈大笑,掌声如雷,称道这个演员真个好窍头。

上面这个故事后来发展出两个潮汕俗语,即“曹操你勿惊,一人二碗定”与“老老戏做到不知挂须”。

“撞唔对脉”是一句潮汕口头语,比喻搞错对象,做错事。它也是出自潮剧的的趣事。

有一年,南洋余厝乡(今莲上永新乡)请了一戏班在本乡大埕演出《杨令公撞李陵碑》 一剧。恰逢里美乡两个乡绅也来看戏,大为喝彩,特别是那个扮杨令公的老生,尾场撞碑一段演得极为感人,戏未演完,两人便找来班主,约请戏班明晚到里美乡演这出戏。

隔天夜里,戏班来到里美乡演出。该乡是个不上二百人口的小乡,不足余厝乡的十分之一。到了半夜,老人小孩先回家,剩下二、三十人,班主和演员大觉扫兴,特别是扮演杨令公的老生,更加泄气。“撞碑”这场压台戏,本应撞四次碑唱三段曲,但他一看棚下人不多,只撞一次就倒下不起来,戏也就落棚。

隔天,乡绅来戏班交涉道:“昨夜戏未演完先落棚,戏金不还。杨令公在余厝大埕撞了四次碑唱三段好曲,为什么昨夜连唱一段曲都没有?”班主从容道:“在余厝大埕撞唔对脉,就须再撞;昨夜一撞,中中对脉就死去,人死哪能再唱曲?!”乡绅一时无言应答,只好如数付还戏金。

“老虎咬观音——无看人”是一句潮汕歇后语,也是一段潮剧趣闻。

从前,某戏班下乡演出,阿狮扮演伯公,阿狗扮演老虎。潮州有句俗语:“伯公无答头,老虎怎敢咬人。”按演出规定,阿狮扮演的伯公指咬谁,阿狗扮演的老虎就张口咬谁。那知阿狮演得特别卖力,唱得很累,观众喝彩之声不绝。阿狗扮老虎倒在他的脚下听了很久,也觉得很累,不久就打起瞌睡来。阿狮唱完后,本要叫老虎起来吓戏里的不肖子,但高兴之下忘记了。接下来是不肖子的母亲要求观音宽恕他儿子,可是,这时阿狮不慎碰了一下阿狗的屁股,阿狗迷迷糊糊张口对观音就咬,引起了全场大乱。于是,“老虎咬观音——无看人”也就传开了。

“三出老虎四出鬼”也是一段梨园笑话。

有一戏班的一个杂角到自己家乡来演出,从晚上演到天亮,乡里人及其亲属都没看见他出过台。翌日,大家都问他说:“你昨夜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用演戏?”他回答道:“我整夜都在演出,一共演了七出戏哩!”“那为什么我们都没看见呢?”“我三出扮老虎,穿着虎皮;四出做鬼,戴着鬼面罩,谁能看见我的面目呢?”

此人多次与一武生搭档表演《武松打虎》,尽管他演得很卖力,很精彩,与“武松”配合得很默契,但名誉和奖酬却都归“武松”一人独得,他对此很不悦,想找个机会出出气。有一夜演出,经过往常的一扑一掀一剪三个回合之后,任“武松”怎么打,“老虎”就是不死;任鼓手怎样“煞板”,“老虎”依然张牙舞爪,倒打起“武松”来。这使“武松”措手不及,无力招架,只好低声对他说:“你好死哇!”他打手势要“武松”答应把多得的钱分一些给他,他才愿死,否则就要挣扎到底。“武松”低声问他要多少?他扬起五个指头,即每百元要发给他50;“武松”伸出两指,还价20。最后以30元达成协议,“老虎”这才倒地而死。这个杂角还要求戏班班主,谢幕时要让他脱开虎头罩与观众见面,使观众看得到他,班主答应了。自此以后,尽管他一夜演的是三出老虎四出鬼,观众也能见到他的尊容了。

“无丑不成戏”这一潮汕俗语反映的是丑角在潮剧中的地位。民间也流传关于一段关于潮剧丑角的故事。

有一年,某地两个戏班进行斗戏,两班各有特色,势均力敌。可是后来乙班渐入佳境,观众逐渐被吸引过去。这时,甲班宣布某老丑将出场,观众一听,都涌到甲班戏台前。只见一个胖得惹人发笑的丑角上场,他穿一条齐膝阔短裤,赤着胖乎乎的上身,掮一条又粗又长的大麻绳,不声不响地先在台角扮个鬼脸,然后做了“想要自缢又害怕”和“想要投水却胆怯”的动作后,说了几句“唉!想欲吊颔哩惊畏索大条!想欲跳溪哩惊无人捞!便成便成勿去死,留放街市食白米!”十分诙谐,引得台下哄堂大笑,把观众都吸引过来了。

昔年潮剧舞台上的清泉丑驰名海内外,民间流传着他的两则故事。

其一、“口白好过清泉丑”

有一次下乡演出,当地乡绅专点清泉丑在《五连福》中扮演举伞的角色,并与班主约定,如清泉丑能逗人发笑,当晚戏金加倍,否则少付戏金。演出开始了,他动作滑稽,但乡绅有嘱咐在先,故无人发笑,他便在一旁打瞌睡,直到其他角色演毕都退场时,他才猛然“惊醒”,慌乱之际,帽子掉落,露出一个涂上颜色的光头,引得全场笑声不绝。

其二、“潮清丑,好口白”

有一次,潮清丑在澄海莲阳下社(今莲下镇)演出《苏三起解》,他扮演的是解差崇公道。当苏三对他说:“唉,我是含冤受屈呵!”潮清丑说“是呀,你为何不搭灰窑头渡,走去南湾泅窟呢?”潮语“南湾泅窟”与“含冤受屈”谐音,从莲阳要往南湾一带必须乘搭灰窑头渡船。潮清丑巧妙地利用当地的地理情况,即兴插科打诨,引得台下观众捧腹大笑。

㈣潮剧引出的爱情故事

旧社会的“戏仔”是被人视为最下贱的人,可是在上世纪40年代竟有千金小姐追恋“戏仔”之爱情故事——“余清兰一片痴情”。

1943年,潮剧老三王顺香应邀来到潮州镇做“游艺戏”,当时,戏棚的毗邻正好是镇长的家。镇长家中,有个年方18的长女,名叫余清兰,是个典型的戏迷,每夜演出,她都是座上客。连续几个夜晚的观赏,她竟被一名年方16的男小生所倾倒,爱慕他的扮相俊俏,乖巧伶俐,特别是他那细腻逼真的表演,声情并茂的唱功,婉转动听的“颤舌花”的唱法,更令她钦佩的如痴如醉。从此,她花了不少的心思和金钱,差人为这“戏子”送去洋参、鹅肉、猪脚、衣服和布料。

有一次,她竟通过包戏的头家阿顺向戏班主担保,让这名小生到阿顺家见面,倾吐思慕之情。清兰之父得知此情,火冒三丈,他万万没有料到,一个官家的千金小姐怎么会爱上这个“戏子”呢!门不当,户不对,简直是丧辱门风,决不能成全她。于是,镇长一声令下,立即差人将这个“戏子”抓起来。当时,这“戏子”正是在演最后一场戏,妆还未卸,就被莫名其妙地抓走了。一连三天,这“戏子”被困在一间暗室里,被污词威胁,大声恐吓,严厉教训,最后,还要他保证今后绝不与镇长女儿有一丝一毫的交往。这名“戏子”被吓得魂不附体,后经戏班班主再三交涉,才被放了出来。

两三年后,镇长要家眷出洋,但女儿仍痴心爱着“戏子”,软硬兼施开导无效,只得顺水推舟,用黄金一两多,丝绸绫缎和布匹100多件,港币1000元作嫁妆,忍痛把女儿嫁给了这名“戏子”。

二、潮乐故事

潮州音乐是潮汕民间锣鼓乐、笛套音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五种乐种的总称,除流行于潮汕外,还传播于闽南、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一带。潮州音乐古朴典雅,优美抒情,香飘四海,音传千古,被誉为“唐宋遗音”“中原古韵”“华夏正声”。潮州音乐是怎样形成的,民间流传好几种关于它的由来的故事。

相传韩愈的侄孙韩湘,学道成仙之后,被凡间尊称为韩湘子。他云游四方,喜欢用笛子吹奏唐宫乐曲。一日,他腾云驾雾重游潮州,只见山峦环翠,溪水清澄,烟雨平畴,桑麻葱郁,风光美不胜收。又见人们为韩文公立庙建碑,崇文重道,怀德咏仁,诗书礼仪,家喻户晓,十分高兴。心想:我再教习潮人学器乐,往后每逢节日喜庆,弦歌琴韵,锣鼓喧天,热热闹闹,潮汕就成人间仙境了。于是,他化为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手执洞箫,一路走—路吹奏,引来许多孩童围观、追逐、嬉闹。

一天清晨,韩湘子在潮州城外的河堤上吹箫,有个姓李的员外听了,循声走到他身边,施礼问道:“大哥所吹之曲,是何年代的?”韩湘子说:“此乃大唐宫廷古韵之音。”员外甚喜,即邀韩湘来家居住。这李员外,好操丝竹又喜抚琴,久望寻师学艺,不想今天巧遇良缘。自此,韩湘在李员外家开课讲学,教习唐宫古乐。潮汕地区从此蔚起学习器乐之风,并代代相传。后来,为感谢韩湘教习潮乐,潮汕百姓就将济川桥改名为湘子桥。夜间,人们还常常听到桥上传来的笛曲古乐。潮汕还有句谚语:湘子桥上,无日无神仙。

唐乐传潮,还有这样一种传说:

唐“安史之乱”年间,宫廷大音乐家李龟年,为躲避战乱,流落江南后,隐姓埋名,到了东南海隅的潮州。他精通唐宫乐律曲调,又随身携古韵乐书,遂于潮州地方教习弟子高徒,故潮属器乐皆奏古曲之调,且广泛流传,百听不厌。

还有一种南宋古乐传潮之说:

南宋末年,元兵进逼国都,临安岌岌可危。朝散大夫宰左藏吴丙,与大臣赵东斋等人,奉命来到潮州,想为宋室谋求退守之所。吴丙和赵东斋都是潮阳人,他们眼看南宋即将灭亡,便潜回家乡,隐姓埋名。由于他们酷爱音乐,南下时又带一了部分宫廷乐工歌伎和礼乐资料。从此,他们向潮汕民众教习器乐音律,传播宫廷古韵曲调。既培养了许多名徒高手,又承传了宋代宫廷遗韵古风,使古乐化为独具特色、魅力无穷的潮州音乐。

潮汕民间还流传一个“乐师遇绿林知音”而脱险的动人故事。

蔡戊子是潮汕有名的潮乐师傅,青年时代在城里韦伦绸庄当画师兼出埠。有一次,绸庄老板叫他到闽南一带,向在那里演出的两个潮州戏班收取买戏服的欠款。到了闽南,他收了头个戏班的欠款,把龙银装进布袋,背上肩又继续赶路去找另一个戏班。走到铜山地界,日已落山,一问才知离目的地还很远,他怕身带钱财赶夜路不安全,便就近拐进路旁一个乡里,找一大户人家借宿。

谁知这户人家的主人是当地的绿林,主人一看,便知蔡戊子背的是龙银,他把蔡戊子带到花巷后一间小房,待蔡戊子一进去,立即把门带上锁了。蔡戊子知道不妙了,但想逃是逃不掉的,只好听天由命了。他躺下想睡,可是心里七上八下,怎么也睡不着。一抬头,见墙上挂着一把二胡,随即翻身下床把它拿下来,调了弦就拉起《苏武牧羊》来。哪知主人原是个潮乐好手,他悄悄站在窗口底下细听,越听越动情,越听越觉弦艺高超,最后终于忍不住开门进去,要求赐教。当晚还搬出家里所有的乐器,通知乡里乐手到大厅来和蔡戊子一起奏乐,再也不打那布袋里龙银的主意了。

第二天一早,这主人还亲自为蔡戊子送行,临别时送给蔡戊子一面小黄旗,告诉他说:“以后路上要是遇到绿林中人,只要拿出这小旗就能平安无事。”蔡戊子辞别了主人,匆匆赶路,找到了另一个戏班。戏班主向他诉说:“有两个主要戏子被当地绿林绑架走了,戏演不成,戏服的钱也不能归还了。”蔡戊子想试试那面黄旗子灵不灵,就让戏班主带路,一起去找那绿林,他抖出那面小黄旗,对方果然二话没说就把两个戏子放了出来。不久,戏服的钱也收到了,蔡戊子有小黄旗护身,钱也就顺顺当当地带回潮州来了。

“乐师遇绿林知音”的故事,既体现了乐师蔡戊子高超的音乐造诣,也表现出潮州音乐的无比魅力和感染力。

潮剧离不开音乐,美妙的潮州音乐是潮剧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为潮剧增色添彩。潮剧中有潮州音乐故事。“老三正”是建国初年潮剧六大班之一。该班擅长演文戏,生旦表演细腻、文静。其伴乐也不喜欢大吵大闹,善于抒情,深得观众喜爱。民间流传着“静过老三正”的故事。

上世纪30年代,潮剧戏班经常搭棚“斗戏”,各戏班都拿出看家本领,很多都用热锣猛鼓来制造声势。

有一天晚上,几个戏班正在“斗戏”,只听锣鼓声一阵紧似一阵,热闹非凡。观众被他们吸引住了。不久,观众发觉在另一边的老三正顺班却是静得出奇,锣鼓细点,弦调放低,觉得稀奇,就争着过来看。这时,大家全被迷住了。老三正顺班确是与众不同,头手陈两福本是午衫演员出身,深懂表演艺术,以柔和的弦乐声突出表演艺术,以静取胜。

人生如戏。戏是人演的,戏是演给人看的。戏因背后的故事而生动有趣,而加厚文化内涵,而更加引人入胜,更加有知名度。有故事的潮剧,无疑是潮汕人的一笔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潮汕人的一道文化大餐。

作者:陈友义

梦幻新诛仙仙灵系统推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仙灵的培养方向、技能选择,道友们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各种“骚套路”层出不穷。今天这里便给道友们带来梦幻新诛仙养娃作业簿,来看一看几个仙灵打书案例。

培养开销:

共同培养仙灵是比较节省,祈福与补充交给cp,勤修也可以交给cp,而其它的花费则可以与cp一同承担。

修行建议:

旁门30次成长,勤修30次体魄,玩乐30次副属性(灵力敏),9次根骨。

实例解析:

案例1

计划是拜师鬼道,平安扣元素力+解封,门派技能选“离魂咒”和“索魂夺魄”。打书上健壮、神罚、镇魂、护灵。加点5体5耐。这样“离魂咒”在每回合末结算的时候会触发元素力,伤害可观。

案例2:

长生仙灵,门派技能“两仪混元”+“八卦盾”。平安扣“风清诀”+“生生不息”,解封加离场回血。打书健壮、护灵、重生、迅捷。

案例3:

万毒仙灵,门派技能“毒蝎三刺”+“七尾蜈蚣”。平安扣“元素力”+“风清诀”。打书健壮、护灵、重生、镇魂。先丢法宝,然后再三扫或者蜈蚣。

案例4:

青云仙灵,单秒镇魂青云。门派技能“斩鬼神”+“剑引苍龙”。平安扣“元素力”+其它。打书法连、健壮、重生、镇魂。加点6灵4体。

案例5:

还未完全构思好,可以考虑千速长生,“阴阳交汇”+“八卦盾”,搭配我方封印,封2人。也可以都是青云,“寒冰墙”+“剑引苍龙”。剑引可以用来刷离人锥的第四个血炼效果。如图所示,当佩戴者增益状态被驱散的时候,提高最高10%物理法术伤害结果,顶buff也算作驱散,所以可以触发伤害加成效果。

案例6:

鬼王仙灵,门派技能“疯魔啸”+“修罗怒”。通用打书剑气纵横、健壮、重生、蛮劲。剑冢兽神打书物连、健壮、重生、噬血。

案例7:

力合欢仙灵,门派技能“合欢铃”+“花满天”。打书物连、镇魂、精魅、健壮。加点10力或9力1敏。在互相比拼精魅的时候可以召唤出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平安扣技能“元素力”必备。

案例8:

焚香仙灵,门派技能“地火怒”+“炎魂怒”。打书健壮、重生、法连、镇魂/神罚。平安扣“元素力”。

案例9:

奶仙灵。门派技能奶和复活或者增益。平安扣“太极护”去除元素地表。打书健壮、重生、护灵、迅捷。加点5体5耐。

以上就是梦幻新诛仙养娃作业簿的全部内容,仙灵是个复杂的系统,尤其是在引入了许多奇门法术技能后,各种套路应运而生。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欢迎道友们在下方评论区分享自己的培养方案。

作者:admin | 分类:手游app游戏网 | 浏览:9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