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耗子尾汁……懂谐音梗的都是自己人
玩梗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有人抛出一个谐音梗,大家恰好都听懂了,就会有“自己人”的感觉,满足了人们的身份感、归属感。
---------------
李诞可能从来没想到,脱口秀大会带得最火的东西,是他讨厌的“破谐音梗”。“24孝第一孝是仰天长啸(孝)”“年轻时的程璐是少年老程(成)”……王建国的谐音梗又“破”又好笑。微博甚至有专门的“谐音梗研究所”等账号,用于每天分享谐音梗。
今年的流行词中,也有很多谐音,某视频博主带红的“集美”,原本只是带口音的“姐妹”,但现在上网的姑娘们几乎人人都会用;“耗子尾汁”原本是自称“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的马保国说来教训年轻人的“好自为之”,但现在已经成了鬼畜区新宠,每每听到,令人忍俊不禁。
这么“破”的谐音梗为什么令人上头?
谐音梗为什么好笑
其实回想一下,在各种喜剧节目火起来之前,人们还在看纸质版《笑话大全》时,就已经看过很多经典的谐音笑话了,甚至在课堂上,也总有谐音闹出来的笑话,比如老师讲“韩愈是伟大的文学家,二十几岁就是进士了”,学生就会接话“那也不算厉害啊,我十几岁就近视了”。
谐音梗总是包含着双重含义,比如观众听到“24孝”之后,原本脑海中期待的是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孝顺故事,但接下来“仰天长啸”显然打破了这种认知期待。在看到学生认为“二十几岁的进士不太厉害”时,就会想知道学生有多厉害,但“近视”跟“厉害”完全不沾边了。
心理学中的失谐理论(incongruity theory,也称为“不一致理论”)认为,这种原本期待与实际信息的冲突失谐,就是幽默感的来源,在这些情境下,听众们听到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不正经”内容,原本期待中的正经紧张就会一下子松弛下来,这一放松就产生了愉悦感。也就是说,谐音梗好笑,靠的就是一音两意的意料之外。
谐音梗为什么传播广
在信息飞速更新迭代的互联网时代,一个流行词往往用不了半年就会OUT。没有哪个谐音梗会永远好笑,但谐音梗永远好笑,因为它们实在太好传播了。“24孝仰天长啸”的热度下去了,王建国又说出了“深渊无处申冤”;人们渐渐不再提起“少年老程”,但立马又对“为了写出新梗我差点心梗”津津乐道……为什么谐音梗总能传播这么广?
早期的谐音词火,是因为沟通效率高。10年前,大家都还在用“886(拜拜喽)”结束一段网聊,这类谐音词就像法国著名语言应用学家Martinet提出的经济原则那样实用,在对话中,人们总是试图用最便捷的手段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说花最少的力气完成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键盘打字时,这样的谐音词可以用让我们少打几个字母,缩短输入的时间,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
而现在很多流传很广的谐音梗,是因为能在沟通中显得“有礼貌”。出于礼貌,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并不能只遵从经济原则、完全有话直说,而是要彬彬有礼,委婉一些、多使用敬语,这就是英国语言应用学家Leech所提出的礼貌原则。现在的很多谐音梗,虽然看似增加了听众的理解成本,不符合经济原则,却很符合礼貌原则,比如对不熟悉的女生称呼“姐妹”,可能过分自来熟、显得不礼貌了,但一声“集美”既能表达亲昵,又有一定的距离感,显得很有分寸。对别人说“好自为之”很生硬、不礼貌,但说“耗子尾汁”既能表达出原来的意思,又能让大家都知道是在玩梗,不失委婉含蓄。
最后,玩梗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有人抛出一个谐音梗,大家恰好都听懂了,就会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满足了人们的身份感、归属感。即便在场的人有第一次听的人,也能很快理解,然后再把谐音梗说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朋友成为“自己人”。就这样,谐音梗飞速传播,生生不息。
集美,一起守护最好的谐音梗鸭(呀)!
殷锦绣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你以为马保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吗?人家很清楚,心里明镜得很,在我们的嘲笑声中,他早就赚得盆满钵满,腰缠万贯了。
马保国名言:年轻人,不讲武德,好自为之!
老马今天要挑战梁小龙,明天叫板一龙,后天又要与张伟丽较量,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炒作,挣流量、吸眼球而已。
老马今年都71周岁了,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难道不清楚自己在干嘛吗?他能打过谁?恐怕在大街上随便找出一个人,老马都打不过。毕竟都是一个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人生70古来稀,整天嚷嚷着与别人约架,这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就让大家把他当猴耍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老马可就真是大脑有问题了。
马保国说,好多电影公司请他去拍电影
实际上,老马的出身、智商和阅历,都远超我们大多数饮食男女。他的人生经历更是一部传奇,足够写一部传记文学的素材。
老马是武术世家出身,其祖父就是清末武林高手,父亲马德峰子承父业,也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而且还参加了革命,是一名老八路。
年轻时的马保国
老马出身又红又专,属于根正苗红。他当过六年兵,做过工人,还在77年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南阳师专,毕业后被省交通厅选拔为储备干部。后继续深造,参加了交通部组织的考试,又考上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毕业后回到南阳,成为一名县局级干部。
老马小时候就受父亲影响,痴迷武术。在西安读书期间,每天早上都到操场上练功,由此结识了力学系教授、形意拳大师尚济,跟随他学习形意拳。回到南阳参加工作后,又巧遇郭升海,跟随他学习武当、峨眉派功夫。
1970年参军入伍时的马保,
到了1997年的时候,老马已经是郑州一家国企的中层领导干部了,儿子也考上了郑州大学,妻子也从南阳调到了郑州,一家人和和美美,事业也顺利,儿子也争气,是多数人家羡慕的对象。
此后,老马在一次下乡考察时,认识了陈氏太极拳传人王长海,于是又拜他为师学习太极拳。
比赛前,马保国斥责对手不讲武德
2000年,儿子马晓阳获得去英国留学资格,老马不遗余力,拿出所有积蓄,又向亲戚朋友借债14万,送儿子去英国留学。而且,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做出一个非常大胆前卫的决定: 自己也前往英国陪读。
在英国,为了生存下去,老马开武馆教英国人学习中国武术,挣了第一桶金,后又创办浑元太极拳协会,前来学武术的英国人络绎不绝,老马也赚得盆满。
马保国为两名外国人表演推手
2007年儿子毕业回国,老马也一道回来,在上海创办了浑元国术馆,并开了一家体育用品公司,还出版了两本书——《我在英国教功夫》和《尚济形意拳打法实践》,还是中英文两个版本,不过由于互联网的兴起,看书的人不多了,老马靠卖书没挣到大钱。但靠开武馆授徒收取学费这一块,老马依然在寸土寸金的大上海买了房子。
综上,马保国并不是你眼中的小丑,你看到的只是表象,人家一直是命运的宠儿,一直是站在前沿的弄潮儿,家财万贯,算是天之骄子,成功人士。
马保国生活照
不是吗?老马当过兵,是大学生,还是国家干部,国企领导,还是商业奇才,还出过国,在英国混得风生水起,早就发了大财了。至于他会不会武功,功夫又如何,这重要吗?
他的“胡闹”,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事,最开始就是2020年5月17日与王庆民的那场比赛。这场比赛也是个意外,原定的选手因体检未过,临时换上了业余搏击教练王庆民。
马保国被王庆民击倒的一瞬间
虽然老马在30秒的时间内被对方击倒三次,最后一次直接昏迷不醒,不省人事,被抬下擂台,但不可否认他的勇气可嘉。要知道,当时老马已经69岁高龄了,敢于站在擂台上,就证明他对自己还是有自信的。
和闫芳的纯粹骗局不同。老马是真打,虽败犹荣,闫芳是糊弄人的表演,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不是武术,是糊弄人的表演
本来,比赛结束了就算了,但此后老马却走了“下坡路”,可能是受不了大家的嘲笑,他在媒体上公开回应,说对方下了迷药,当时他是不清醒的状态,还指责王庆民年轻,不讲武德,没有点到为止,是偷袭。
此后,老马好像是中了邪,频频刷存在感,经常在网上发表一些云天雾地、不着边际的言论,有些话甚至很可笑幼稚。他还口出狂言,到处约架,今天要挑战这个,明天要挑战那个,把自己吹嘘得天下无敌。一龙、邹市明、张伟丽、梁小龙等人都被他“奚落”了一遍,他像个喜剧演员一样,经常说出周星驰那种无厘头的台词,让人啼笑皆非。
马保国表演太极拳
很快,老马就被资本盯上,他家门槛都被挤破了,有人请他代言,有人请他拍电影,有人请他带货,有人请他商演……老马似乎嗅到了流量带来的巨大商机,他膨胀了,忙得不亦乐乎,出书、授课、玩付费视频,据说拍一条短视频就要价五万块。
很快,老马也成了B站顶流,有人把他P成各种各样的讽刺、搞笑视频、图片,他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和快乐之源,他的成名绝技“五连鞭”也被恶搞成《火力少年王》,很多技术大佬也加入进来,各种特效、创意层出不穷,叫人眼花缭乱。
马保国倒下不省人事
问题是,马保国不仅不辟谣澄清,反而借助网络流量拼命敛财,由于造成的影响恶劣,《人民日报》发文批评他招摇撞骗、哗众取宠;中国武术协会将他除名,并禁止他再用“武术大师”这个称号。
但是,老马好像是毫不在乎,依然是时不时冒出来刷了屏,找找存在感,还是照常参加各种商业活动,该捞钱还正常捞钱。
马保国被对方重拳击倒
有句话叫:“一败涂地”,而老马却一败“封神”。
自从输了那场比武后,老马却人气暴涨,俨然成了一线网红,借助这个流量为王的顺风车,老马四处敛财,甚至是为了维持热度,不顾颜面,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来。
他时不时找来圈内的某位大师“挑战”一下,并对邹市明、张伟丽等运动员评头论足,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还要挑战一龙、与拳王邹市明切磋,整日里说些惊爆大众眼球的话,让大家对他的认知,刷新到一个新高度。
即便是这样,马保国也不服输
至今,人们都没弄明白他到底是谁的徒弟,继承的是哪位大师的衣钵;也不清楚,他的功夫究竟如何,反正是被业余自由搏击选手王庆民30秒就打趴下三次,最后一次干脆昏迷不醒。
按老马自己的说法,尚济、王长海、郭升海等人,都是他师傅。他自称是“浑元形意太极”掌门人,没人知道这是个什么门派,又是浑元,又是形意,又是太极,鬼知道他到底练的哪派武功呢!
马保国
说实话,这两年老马拼命折腾,说来说去还是个“利”字当头,不管别人如何看他,舆论怎么消遣奚落他,大众如何嘲笑他,有一个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那就是他发了财,发了大财。
当我们在讥讽取笑他的时候,老马在背后冷笑,他是有意讲那些疯话,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来保持热度,争取流量,维持名气。
马保国在比赛前
你认为他老脸丢尽,晚节不保,可人家赚得钵满盆满,生活优渥,过得有滋有味。可以说,我们绝大多数人过得都不如他。
也许,对于老马来说,什么是成功?这就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