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越来越多手游只要充钱就能把起跑线画在罗马、不充钱只能变身骡马,并且游戏内还存在竞争机制的时候,这种套路早就把玩家喂饱了,吃不下了。
90后和00后都是非常“自我”或者说“有主见”的人,哪怕工作不顺利他们都可以随时甩手不干,凭什么会受到一款游戏的PUA?
玩家参与活动流程
包装主题
●13回合:一般保连胜和天胡哥会在此时上7人口,如果不属于这两种类型最好安心攒钱不升人口。
相比大部分手游来说,米哈游的产品玩家在金钱方面投入会相对较少,但时间投入会更多。
关于接入SDK的问题补充一点:接入渠道的SDK后,你的游戏充值都是在渠道那里的,渠道到时候来跟你进行对账。前几年很多无良的渠道坑了不少发行和研发,对于信誉比较差的渠道,还是不接入为好。
推荐成对/三张可锁卡:刺魂者(赏金),轰天者(修补匠),霸天者(发条),禁忌猎魔人(敌法),海象拳王(海明)。
需要仔细斟酌。天天给玩家发充值消费的活动肯定会构成骚扰,频率很高的常规活动如果每次都发,玩家一定会烦。所以最好挑选重要的节日活动来发,这样玩家才有新鲜感。具体文案上追求小而精,不要做大而全。
●5回合:除非是对子很多没有5金币去升级,否则一般都会升到5级(暂不考虑连败打法)。
游戏陀螺:在最核心的玩法部分上,你们的长线运营思路是怎样的?
iOS:苹果商店和越狱渠道,越狱渠道就不说了,看苹果脸色吃饭的,现在已经听不到声音了。
基本都是安卓端的超级APP,如今日头条(现在整合了叫巨量引擎)、爱奇艺等等,据说快手现在也在做游戏联运和广告业务,如果是的话,快手也是个投放必备的渠道了。一般都是按照CPD付费。
●刷新球:刷新技能冷却时间
游戏陀螺:我们是否考虑在《道友请留步》基础上延续做一款新品?
○狼人野怪(第15波)站位推荐
很多新人都以为游戏研发很赚钱,实际上绝大部分研发商(这里说的是正经做游戏的,白手套另当别论)都是亏本的,可以估算一下:
“《道友》是从零开始摸索的,所以开发团队的心得特别深”
首先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平台,正规平台的游戏整合的质量都比较高,游戏对于每一个代理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游戏没人玩哪来的玩家资源,所以在选择手游代理平台前,先玩一下平台的游戏,看看玩家多不多是最简单的分辨方式,其次就是在企业查、天眼查等网络平台查到代理平台的公司运营资质。
当然,如果米哈游能找一种像“售卖不影响游戏数值的纯外观道具”的营收方式替换到游戏中,怪兽叔觉得关于他们的争议也会更少一些。
需求的一些支撑:
活动对产品的收益和活跃的提升究竟有多少,有没有反作用,玩家是否买账,满意度如何等。
适当利用图片:图片比文字更容易吸引眼球,所以适当使用一些图片来刺激玩家的眼球。还是充值送关羽的例子,奖励部分写“关羽”2字和直接贴一张关羽的图片,效果会差很多!但是图片占用更多的容量(或流量),所以不要滥用,找关键的地方适当使用。突出重点文字:例如npc,参与活动入口,奖励。这些关键的信息都可以用有颜色来区分。但是也不能满篇都是五颜六色,反而显得眼花缭乱,无法突出重点。颜色一旦定好规则就不要轻易改动,例如npc用蓝色就一直用蓝色,不要随意更换。
中国人讲究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疯狂面具:吸血+10%,攻速+40%,沉默自己
可以看到,这里决定多方收益或者话语权的是,谁掌握了稀缺资源,谁就有定价权。在这个供需关系里面,供大于求的时候,渠道掌握绝对话语权,91分的比例见过不少。
游戏陀螺:有把这个时间维度拉到10年那么长吗?
“卡牌游戏满足了用户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的内在诉求”
推送。不但可以触及活跃用户,还能激活一些睡眠用户(安装但不玩)。但是一定要注意内容和频率,内容要玩家很感兴趣,频率不宜过高。邮件(游戏内或游戏外)。这种方式比较常见,但是由于邮件的字数限制和表现力限制,所以在邮件内容上需要精心的设计,让玩家快速抓住要点,不要写一大堆没用的文字。
第二个就是:管理
第三个就是:留存率
第四个就是转换:
首先是推的方式
游戏陀螺:一款6年的游戏,想必玩家类型非常多元了,他们的需求都能被满足吗?
如
每个套路有每个套路的运营思路,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运营思路,以下为个人大致运营思路供大家参考:
○天胡哥直接升到8人口,上高质量紫卡/凑二级羁绊保连胜并且加快节奏。
宣传用的文字、图片,都需要在文案确定后,根据主题、热点,来写一些渠道、论坛、官网需要的文字,来做一些这些地方需要的图片等,提高活动的被重视度。
徐陈圣:90后多一些,基本都是在手游这个世代成长起来的,对卡牌品类的理解会深一些。
徐陈圣: 其实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用户的真实诉求。我们对于用户的反馈以及建议收集是比较频繁的,日常的社区包括Q群、公众号、tap社区等以及每个月都会有一次用户问卷调查,让我们知悉当下用户的诉求以及对游戏的期望,持续为用户创造游戏体验。基于用户体验出发,让用户参与到游戏中来,是我们一直坚持的路线。
主要指运营自己这部分的宣传工作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CP负责SDK接入的人,是不是一定可以做渠道的SDK开发,答案可以参考上面说的。
比如前期在故事、身份和沉浸感上入手,让用户先感受到不一样的切入点和题材体验,通过“去卡牌化”提升用户的好奇心,让更多的用户能先进来,再慢慢进入熟悉的玩法、收集、成长。这样的情况下,一旦用户会被引导到关注内容,而不是聚焦于功能玩法,那么前端的问题就能解决,并且在体验和口碑上相较微创,会更上一个大的台阶。
文案方面